【大成报记者萧宇廷/台中报导】台湾现代美术重要雕塑家黄土水留存于日本新潟县佐渡市的作品〈山本悌二郎〉石膏胸像,经文化部及所属国立台湾美术馆与佐渡市政府,于去(109)年5月完成协议书签署,同意将〈山本悌二郎〉胸像石膏雕塑出借3年给国美馆进行修复、翻制原作典藏及规划展览。国美馆22日举行“流转回乡―黄土水作品开箱”记者会,由文化部长李永得与多位艺文界前辈共同见证珍稀的黄土水作品“回娘家”、重现在台湾故乡。
李永得表示,黄土水是伟大的前辈艺术家,也是第一位留日的台籍艺术家,作品多次入选帝展,是打开一代艺术风气的先行者。文化部近年致力于重建台湾艺术史政策,这次从日本佐渡市迎回黄土水作品,是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期许国美馆以2年为期,完成作品的修复及翻制,并尽力找寻黄土水的作品,与其他近代雕塑家的作品共同展出,以完整呈现台湾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
立法院副院长蔡其昌认为,艺术作品与时空、土地多有链接,例如〈水牛群像〉呈现日治时期台湾农村的风貌;而〈山本悌二郎〉也蕴含时代的故事,将透过国美馆的研究及整理与大众见面。寻回散落在外的前辈艺术家作品及重建艺术史,是国美馆的任务,立法院也将持续支持前瞻计划,推动国美馆成为台湾艺术的橱窗及对外的窗口。
国美馆长梁永斐表示,重建台湾主体性的艺术史是国美馆的重要使命;而越在地化、越主体性,就越能展现台湾文化的强大,进而推动全民美学。这次黄土水〈山本悌二郎〉归乡,有赖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代表谢长廷及旅日舞蹈家若林素子的协调与联系;〈山本悌二郎〉胸像并由国美馆委托的专业艺术品包装运输公司,在去年12月14日在漫天风雪中运送上最后一班船。12月21日经东京安全抵达国美馆,恰逢黄土水逝世90周年纪念日,别具纪念意义。
而国美馆典藏库房,是国内最好的典藏空间之一,未来3年将对胸像进行修复、翻制与研究典藏;也期待未来能够寻回更多佚失在外的台湾艺术家作品,更完整台湾艺术史。
国美馆说明,〈山本悌二郎胸像〉后续将委托台湾与日本的雕塑修复、翻制专家团队,进行原作修复翻制典藏合作计划;并规划修复成果展览等,让前辈艺术家的作品能早日与大众见面。也期盼台湾文化艺术图像拼图,不仅在政府与民间结合,同时把能量扩展至台日之间政府的交流;更期待在国家“重建台湾艺术史”计划的支持下,寻回更多散落海外的台湾美术遗珍。
目前国美馆典藏有〈水牛群像〉及〈释迦出山〉等2件原件翻制作品;其中黄土水最后遗作国宝〈水牛群像〉是以浅浮雕的技法创作大型雕塑,描绘台湾传统农村牧童与水牛闲致之景,常设于国美馆大厅、是来馆者第一件接触到的馆方典藏品。
梁永斐特别感谢旅日若林素子老师,自108年起便热心协助此案;2年间先后拜访前任市长山浦基裕及现任市长渡边龙五,促成这次的合作案。
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文化部、国美馆人员无法亲往佐渡市,由驻日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代表谢长廷与文化部驻日文化中心主任王淑芳,在10月间前往拜会渡边龙五;谢长廷对于日方积极促成〈山本悌二郎胸像〉返台表达谢意,也期许台湾及日本未来在文化交流上有更深入的合作。
渡边龙五也肯定文化部及国美馆对于文化资产保存及修复的规划与用心,希望借此打开台日更多元交流的机会。
国美馆透露,黄土水是台湾第一位至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研习西洋雕塑的近代雕塑家;也是第1位入选日本官方展览会帝展的台湾人,作品曾入选帝展4次。他以人体、人像客观写实的再现塑造手法,表现西方古典精神雕塑风格,拉开台湾新美术运动的序幕,其致力于台湾风土之美发扬、推动台湾美术的发展,影响后世深远。
生前为艺术创作谋生,黄土水在创作之余接受许多日本仕绅制作胸像或铜像的委托工作,例如出身佐渡市政治家山本悌二郎(曾担任日本农业大臣);也参与规划设立台湾制糖株式会社(台糖前身)、并担任总经理,建置规划台湾第一所新式制糖工厂(高雄桥头糖厂),与台湾糖业历史渊源深厚。
现阶段则有4件黄土水的人物雕像作品留存日本,包含1927年〈山本悌二郎胸像〉(石膏)、1928年〈山本悌二郎铜像〉、1929年〈高木友枝铜像〉,以及1930年〈安部幸兵卫胸像〉。其中〈高木友枝铜像〉、〈安部幸兵卫胸像〉已于107年捐赠彰化高中,〈山本悌二郎胸像〉及〈山本铜像〉现存于日本佐渡市。
22日除了李永得、蔡其昌、梁永斐,另包括黄土水家属林丽纯、台湾史学者李钦贤、蒲添生雕塑纪念馆长蒲浩志、艺术家谢里法、倪朝龙及蒲浩明、东海大学院长林文海、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主任白适铭均出席,共同见证台湾前辈艺术家作品“回娘家”。

